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年制高职)
■专业名称:音乐表演
■专业代码:670206
■专业方向:器乐方向、声乐方向
■招生对象:中职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历考生
■学 制:三年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与文化艺术发展和高职教育要求相适应,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掌握音乐表演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专业艺术团体、学校等单位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等工作,在社会团体中从事艺术普及、组织、策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思想道德素质:
1、初步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了解我国基本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文艺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
1、掌握音乐表演理论基础知识;
2、接受音乐表演专业严格的技能技巧训练;
3、掌握音乐表演专业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音乐表演水平。
(三)科学文化素质
1、掌握一定的文学、历史、美学等文化知识;
2、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
3、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阅读能力。
(四)其他职业素质
1、身体健康,能够胜任本专业工作;
2、具备良好心理素质;
3、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三、职业岗位群分析
(一)本专业学生所适合的职业岗位群:
1、专业艺术团体:从事音乐表演工作;
2、教育机构:从事音乐表演专业教学、音乐知识传播等工作;
3、文化馆、艺术团、社区:从事艺术普及、组织、策划、管理等工作。
(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本专业方向所对应的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和素质要求见下表:
表一: 职业岗位分析表
工作岗位群 |
典型工作任务 |
能力和素质要求 |
专业 艺术团体 |
1.音乐表演 |
能力要求: 1.具有较高的演奏、演唱能力 2.具有较强的舞台表演能力 素质要求: 1.具有必备的文化科学素质 2.掌握音乐理论的基本知识 3.具有语言表达及沟通协调能力 4.具有团队精神 |
教育机构 |
1.音乐专业教学 2.音乐基础知识传播、 普及 |
能力要求: 1.掌握演奏、演唱等基本功 2.掌握钢琴伴奏、合唱指挥的技能技巧 素质要求: 1.具有必备的文化科学素质 2.掌握音乐理论的基本知识 3.具有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
文化馆、艺术团、社区 |
|
能力要求:
素质要求: 1.具有必备的文化科学素质 2.掌握音乐理论的基本知识 3.具有语言表达及沟通协调能力 4.具有活动组织能力 |
四、课程体系设置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根据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通过对音乐表演人才的能力要素与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分析,全讯白菜策略确定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文化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能力课、素质拓展课四大类。文化基础课和素质拓展课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职业基础课和职业能力课将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从音乐表演人才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保证了音乐表演人才的大专规格、文化素养和岗位核心业务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该专业对于学生的专业演奏、演唱技能技巧要求较高,因此在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程中,实践类课程比例很高,这类课程全部在校内实训室(琴房)授课,课内实践学时达到85%以上。同时学生还将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演奏、演唱练习。
课外实践内容包括每学年度的实践演出、教学观摩,还包括毕业环节的毕业汇报演出、毕业综合作业、毕业实习等内容。其中毕业综合作业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或进行毕业艺术创作。
课内外的艺术实践教学保障学生能够达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体系内容
1、文化基础课程
文化基础课保证该专业学生培养规格和岗位群所需的人文知识、语言知识,满足国家规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国防教育要求,支持学生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和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证书。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60学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通过思想品德、伦理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相关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法制纪律,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品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8学时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飞跃和第二次历史飞跃及其理论成果,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培养艰苦奋斗、为大局、为民族的革命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3)《大学语文》 60学时
《大学语文》课程以作品赏析为主,兼顾汉语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文学大家和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操。
(4)《英语》 154学时
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有关英文读物,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语和书面交流。
(5)《计算机基础》 34学时
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水平。
(6)《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43学时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是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和大学生成长的特点而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规划自己将来的职业、如何更好地就业或创业及择业的各种技巧,能够让学生树立全新的求职观念,掌握求职技巧,并能熟练运用,实现成功就业。
(7)《体育》 60学时
本课程通过体育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8)《艺术概论》 68学时
《艺术概论》课程系统地阐明艺术的理论,论述艺术的普遍规律,通过讲述使学生理解有关艺术本质、创作、发展、鉴赏及艺术修养等基本原理。通过课堂讨论、经典艺术作品赏析以及必要的实践环节,拓展学生艺术审美知识,增强学生艺术审美能力,陶冶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加强学生艺术审美修养,力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把握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从而为将来更自觉地投身于艺术活动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9)《中国文化概论》 34学时
本课程将结合专业特点,较全面地介绍探讨中国文化的内容、特征以及发展脉络。通过《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认知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关照中国文化的当代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
2、职业基础课
职业基础课程保证学生音乐表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
音乐表演专业共开设职业基础课程7门:
(1)《乐理》 60学时
《乐理》是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应用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包括乐谱知识、节拍、节奏、音程、和弦、各种调式及转调移调的方法等。本课程是音乐学习者必修的理论基础课,为后续音乐专业学习打下坚实根基。
(2)《视唱练耳》 94学时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者必修的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音乐专业技能的基础,通过系统、严格地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记忆以及积累音乐语汇等能力,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提高音乐表现力。
(3)《和声》 34学时
《和声》课是每所艺术院校所必开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横纵向的音乐听觉。分书面与键盘和声两部分,其中书面可以锻炼学生们把单线条的旋律变成多声部。键盘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多声部的音响效果。
(4)《中外音乐史及赏析》 68学时
本课程以中西音乐史的时期划分为主线,再结合作曲家及乐曲体裁分类来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经典片段的听辨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
(5)《北京民歌》 34学时
该课程通过对北京民歌各歌种歌曲的演唱学习,传授北京民歌演唱中的声韵、行腔、银色、气息运用等方面的风格要点,力求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全面掌握北京民歌演唱的地方性和个性。
(6)《作品分析》 34学时
本课程主要培养专业学生对作品的结构和段落进行理解与分析,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曲子结构,对学生能够独立处理作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歌曲创作》34学时
本课程为声乐专业方向学生开设,旨在激发学生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从事群众文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职业能力课程
音乐表演专业的职业能力课程主要是专业课(根据学生不同专业方向分别为器乐、声乐)和合奏等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演奏演唱能力,同时通过音乐会、彩排、演出等活动,增加学生艺术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能力。
音乐表演专业共开设职业能力课程5门:
(1)《乐队合奏》 162学时
本课程是器乐学生必修课。《乐队合奏》课程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分为《管弦乐队合奏》课程和《民乐合奏课》本课程。
《管弦乐队合奏》课程属于管弦乐和打击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排练,培养学生的多声部音乐配合、协作能力等职业技能,为器乐方向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民乐合奏课》课程在教授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以外,还使学生学会怎样融入乐队,了解各声部之间的关系,掌握乐器音色的共性与个性,提高与其他乐器之间的合作能力。本课程的学习及训练将提高学生的乐队识谱能力,培养学生的合奏意识。
(2)《键盘基础(声乐)》 30学时
本课程是声乐(美声、民族、通俗)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两人一组集体授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非钢琴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技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丰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
(3)《合唱与指挥》 102学时
该课程通过排练中外合唱作品,讲解声部处理、演唱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不同节奏的指挥基本手势,并能指挥相关的合唱作品。
(4)《台词表演(声乐)》 34学时
本课程是声乐(美声、民族、通俗)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本课程表演和台词同时进行,在表演中解决台词问题,在台词中融汇表演的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角色创造能力,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口齿表达特征和针对性解决办法,初步接触不同题材风格的台词片段,并掌握简单的舞台艺术语言处理方法。
(5)《舞台表演(声乐)》 68课时
本课程从培养学生舞台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出发,通过学习声乐表演的基本常识,通过表演基础训练,分析、排练经典歌剧、音乐剧片段以及流行歌曲情景表演等方式,使学生们在不同形式的歌唱过程中注重情绪、情感的表达,理解唱词、剧情、人物,充分挖掘和发挥个性,进行二度创作,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演唱的内涵,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4、素质拓展课程
学院依据该专业的职业特性,开设跨专业的艺术专业拓展课和丰富多彩的人文知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质和人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第二学年两个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要求每名学生自选3门课程,其中必须包括1门公选课和1门专选课,另外1门不限,每门课程34学时,总计102学时。
专业选修课包括:《键盘基础》、《即兴伴奏》、《音乐营销》等课程。
选修课包括《艺术营销》、《戏剧赏析》、《昆曲入门》、《日语轻松入门》、《个人形象设计》、《旅游地理》、《评书入门》、《国画》等课程。
五、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音乐表演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旨在突出音乐表演人才特色培养和职业岗位素质培养。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视学生专业方向不同,分别为《声乐演唱》、《钢琴演奏》、《管弦演奏》、《民乐演奏》等课程。课程设置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分析入手,以培养舞台表演能力为主线,以演唱、演奏教学为载体,舞台表演教学贯穿学习始终。通过不同曲目,学习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技巧,从而实现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完全统一。
●教学目标:以音乐表演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以音乐表演工作流程为主要训练内容,注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养成,使学生熟悉演出各环节的任务,具备音乐表演能力和职业素养。
●教学内容:学生按照所学专业方向主修本方向课程。
(1)声乐:声乐(美声、民族、通俗)专业方向学生的主修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使学生系统学习声乐演唱法,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及音乐表现力,使学生具备专业声乐表演的能力。
(2)钢琴:钢琴专业方向学生的主修课程,通过系统的演奏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
(3)管弦演奏:西洋器乐演奏专业方向的主修课程,通过系统的西洋乐器的演奏法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演奏方法,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提高学生演奏的能力。
(4)民乐演奏:民族器乐演奏专业方向的主修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掌握正确演奏方法,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提高学生演奏的能力。
●教学方法:音乐表演专业的主要教学方法为“一对一课堂授课”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授课老师,又是表演内容的示范者,学生在实际演练中学习本专业的技能技巧,表达音乐的内涵,体验音乐表演的工作氛围和情境,以达到较好的表演水平。
●教学环境:授课地点为音乐琴房。
●考核设计:实践型课程考核采取考核小组集体打分的方式进行。
六、教学进度与学时安排
(一)教学进度总体安排
音乐表演专业(音乐表演方向)分三个学年六个学期进行教学,总计114 周。其中,课堂教学81周,课外技能实训4周,考试考核10周,入学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2周,毕业教育1周,毕业综合作业创作4周,毕业实习12周。
表二: 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进程表 单位:周
学 年 |
学 期 |
课堂 教学 |
课外 艺术 实践 |
考试 考核 |
毕业 实习 |
毕业 综合 作业 |
入学 教育 军训 |
毕业 教育 |
总计 |
第一 学年 |
1 |
13 |
|
2 |
|
|
2 |
|
17 |
2 |
17 |
1 |
2 |
|
|
|
|
20 |
|
第二 学年 |
3 |
17 |
1 |
2 |
|
|
|
|
20 |
4 |
17 |
1 |
2 |
|
|
|
|
20 |
|
第三 学年 |
5 |
17 |
1 |
2 |
|
|
|
|
20 |
6 |
|
|
|
12 |
4 |
|
1 |
17 |
|
合 计 |
81 |
4 |
10 |
12 |
4 |
2 |
1 |
114 |
(二)教学进度具体安排
课内教学进度与总体安排见表三。
附表三(1) 音乐表演专业(器乐表演方向)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课程类型 |
序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 |
课内 |
学时分配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第三 学期 |
第四 学期 |
第五 学期 |
第六 学期 |
|||||
13周 |
17周 |
17周 |
17周 |
17周 |
17周 |
|||||
文化基础课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60 |
6 |
2 |
2 |
|
|
|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
68 |
7 |
|
|
2 |
2 |
|
|
|
3 |
大学语文 |
60 |
|
2 |
2 |
|
|
|
|
|
4 |
英语 |
154 |
|
4 |
4 |
2 |
|
|
|
|
5 |
计算机基础 |
34 |
24 |
|
|
2 |
|
|
|
|
6 |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
43 |
9 |
2 |
|
|
|
1 |
|
|
7 |
体育 |
60 |
54 |
2 |
2 |
|
|
|
|
|
8 |
艺术概论 |
68 |
|
|
|
2 |
2 |
|
|
|
9 |
中国文化概论 |
34 |
|
|
|
|
|
2 |
|
|
小 计 |
581 |
99 |
12 |
10 |
8 |
4 |
3 |
|
||
职业基础课 |
1 |
乐理 |
60 |
|
2 |
2 |
|
|
|
|
2 |
视唱练耳 |
94 |
85 |
2 |
2 |
2 |
|
|
|
|
3 |
和声 |
34 |
31 |
|
|
|
2 |
|
|
|
4 |
中外音乐史及赏析 |
68 |
12 |
|
|
2 |
2 |
|
|
|
5 |
北京民歌 |
34 |
28 |
|
|
|
|
2 |
|
|
6 |
作品分析 |
34 |
6 |
|
|
|
|
2 |
|
|
|
小计 |
324 |
162 |
4 |
4 |
4 |
4 |
4 |
|
|
职业能力课 |
1 |
专业课 |
162 |
97 |
2 |
2 |
2 |
2 |
2 |
|
2 |
练 琴 |
810 |
8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
3 |
乐队合奏 |
162 |
130 |
2 |
2 |
2 |
2 |
2 |
|
|
4 |
合唱与指挥 |
102 |
85 |
|
|
2 |
2 |
2 |
|
|
|
小计 |
1236 |
1089 |
14 |
14 |
16 |
16 |
16 |
|
|
素质拓展课 |
1 |
专业选修课 |
34 |
|
|
2 |
|
|
|
|
2 |
公共选修课 |
34 |
|
|
|
2 |
|
|
|
|
3 |
34 |
|
|
|
|
2 |
|
|
||
小计 |
102 |
0 |
0 |
2 |
2 |
2 |
|
|
||
合 计 |
2243 |
1351 |
30 |
30 |
30 |
26 |
23 |
|
附表三(2) 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表演方向)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课程类型 |
序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 |
课内 |
学时分配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第四 |
第五 |
第六 |
|||||
13周 |
17周 |
17周 |
17周 |
17周 |
17周 |
|||||
公共文化基础课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60 |
6 |
2 |
2 |
|
|
|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
68 |
7 |
|
|
2 |
2 |
|
|
|
3 |
大学语文 |
60 |
|
2 |
2 |
|
|
|
|
|
4 |
英语 |
154 |
|
4 |
4 |
2 |
|
|
|
|
5 |
计算机基础 |
34 |
24 |
|
|
2 |
|
|
|
|
6 |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
43 |
9 |
2 |
|
|
|
1 |
|
|
7 |
体育 |
60 |
54 |
2 |
2 |
|
|
|
|
|
8 |
艺术概论 |
68 |
|
|
|
2 |
2 |
|
|
|
9 |
中国文化概论 |
34 |
|
|
|
|
|
2 |
|
|
小 计 |
581 |
99.2 |
12 |
10 |
8 |
4 |
3 |
|
||
职业基础课 |
1 |
乐理 |
60 |
2 |
2 |
2 |
|
|
|
|
2 |
视唱练耳 |
94 |
88 |
2 |
2 |
2 |
|
|
|
|
3 |
和声 |
34 |
10 |
|
|
|
2 |
|
|
|
5 |
中外音乐史及赏析 |
68 |
12 |
|
|
2 |
2 |
|
|
|
6 |
北京民歌 |
34 |
20 |
|
|
|
|
2 |
|
|
7 |
作品分析 |
34 |
6 |
|
|
|
|
2 |
|
|
8 |
歌曲创作 |
34 |
20 |
|
|
|
|
2 |
|
|
小计 |
358 |
166 |
4 |
4 |
4 |
4 |
6 |
|
||
职业能力课 |
1 |
专业课 |
162 |
97 |
2 |
2 |
2 |
2 |
2 |
|
2 |
练声 |
810 |
8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
3 |
键盘基础 |
30 |
25 |
1 |
1 |
|
|
|
|
|
4 |
合唱 |
162 |
146 |
2 |
2 |
2 |
2 |
2 |
|
|
5 |
合唱与指挥 |
102 |
85 |
|
|
2 |
2 |
2 |
|
|
6 |
台词表演 |
34 |
31 |
|
2 |
|
|
|
|
|
7 |
舞台表演 |
68 |
61 |
|
|
2 |
2 |
|
|
|
小计 |
1368 |
1255 |
15 |
17 |
18 |
18 |
16 |
|
||
素质拓展课 |
1 |
专业选修课 |
68 |
|
|
2 |
|
|
2 |
|
2 |
公共选修课 |
34 |
|
|
|
2 |
|
|
|
|
3 |
34 |
|
|
|
|
2 |
|
|
||
小计 |
136 |
0 |
0 |
2 |
2 |
2 |
2 |
|
||
合 计 |
2421 |
1480 |
31 |
33 |
32 |
28 |
25 |
|
(三)课外实践教学安排
课外实践教学总体安排见表四。
表四: 课外实践学时安排 (单位:学时)
序号 |
项目 |
各学期课外实践学时分配 |
合计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1学期 |
2学期 |
3学期 |
4学期 |
5学期 |
6学期 |
|||
1 |
国防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 |
80 |
|
|
|
|
|
80 |
2 |
音乐会 排练演出 |
20 |
20 |
20 |
20 |
|
|
80 |
3 |
毕业汇报音乐会排练演出 |
|
|
|
|
100 |
|
100 |
4 |
观 摩 |
10 |
10 |
10 |
10 |
10 |
|
50 |
5 |
毕业综合作业 |
|
|
|
|
120 |
|
120 |
3 |
毕业实习 |
|
|
|
|
|
360 |
360 |
总计 |
110 |
30 |
30 |
30 |
230 |
360 |
790 |
七、考核与毕业
每门课程的综合评定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考试课程采取百分制;考核课程按优秀、良好、一般、及格和不及格评定。实践类课程采取学生集中展示、考委打分的形式进行。
学生必须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和要求,考核成绩合格,方可毕业。
八、组织与保障
该项“人才培养方案”由音乐系、有关教研室、公共教学部组织实施,教务处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检查。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安排课程,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工作,特别是对于新开设课程,要加大研究力度。各系部要严格执行学院《专业教学计划管理规定》,在 “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对课程安排如有变动,必须按规定要求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学院将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工作。
九、说明
1.本方案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此方案是在社会需求调研基础上研究制定的。
2.该专业是一种技能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大量的艺术实践时间以达到对音乐表演技术、技能和技巧的要求,因此在职业基础课和职业能力课上,实践课时占有很高的比例。同时,学生还要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演奏、演唱练习。
3.器乐专业方向的课内总学时为2243学时,其中课内实践学时为1351,课外实践学时折合790课时,实践学时约占教学总学时数的70%。
声乐专业方向的课内总学时为2443学时,其中课内实践学时为1521,课外实践学时折合790课时,实践学时约占教学总学时数的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