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国家大剧院小剧场迎来了《中华美德故事汇》戏曲专场的精彩呈现,孔融让梨讲谦让、苏武牧羊传忠义、荀灌娘搬兵救父、草原小姐妹勇护集体财产四则美德故事一一道来。来自北京戏曲职业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十二三岁的小演员们以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在国家最高艺术表演殿堂上演了一幕幕“高大上”的戏剧艺术精品。首都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市妇联负责人、中国伦理学会专家学者、首都道德模范及行业、社区居民代表共同观看了演出。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都文明办联合北京市文化局,依托北戏教学资源,指导创编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这些极具正能量的艺术剧,依据首都文明办组织编写的《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从中精选“孔融让梨、八女投江、草原英雄小姐妹、丹顶鹤保护神徐秀娟、道德模范谢亮”等12个感人故事,以在校师生为演出创作主体,秉承“讲好故事,事半功倍”的理念,注重“中国故事、艺术表达、情景教育”,生动地将中华传统美德以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形式呈现在舞台上,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形成了以文化人、以艺载道、以美育人的艺术观赏体验。
本台演出作为国家大剧院第7届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春华秋实”系列演出之一,是展演周唯一的戏曲专场。本次上演的京剧《荀灌娘》《苏武牧羊》《草原小姐妹》与评剧《孔融让梨》四个剧目表达了爱国奉献、英勇斗争、孝悌礼让等中华美德。参加本次演出的学生平均年龄只有十二三岁,孩子演戏孩子是演出的一大亮点,扮演荀灌娘的陆泓宇、张紫帆和饰演马童的崔戎宇是中专二年级的学生,舞台上的表演一招一式,中规中矩;《苏武牧羊》中扮演苏武的刘孟千一是中专四年级的学生,他扮相俊美,表演细腻,今年刚刚获得了“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戏曲比赛少年乙组金奖和“CCTV学京赛”金奖;在《草原小姐妹》中饰演龙梅和玉荣的两位小姑娘李春雨、张雅文,活泼可爱、基本功扎实,在舞台上又唱又武,颇显功底;评剧《孔融让梨》中饰演孔融的12岁的郑依蔓虽然是位女孩子,但她扮相英俊、嗓音清澈、天真伶俐的形象,使孔融这个人物更加鲜活。
中华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进程,蕴含着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丰厚资源,《中华美德故事汇》自2014年初首演以来,通过“少儿戏剧场”、区县巡演等方式至今已演出48场,逾2万人次的观众现场观看,受到了广大未成年人及市民群众的欢迎,纷纷赞扬这种以舞台剧形式传播的中华美德,生动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来自赵登禹小学四二班的娄旻坤同学观看首度试演后说:“我对《草原小姐妹》这个戏印象很深,姐姐和妹妹都很勇敢,她们为了保护集体财产不受损失,冒着暴风雪去找羊,姐姐怕妹妹被冻坏,还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妹妹穿,让我很感动”。朝阳区华洋紫竹幼儿园年仅3岁半的程彦兮小朋友看完《孔融让梨》以后说:“姥姥、姥爷吃最大的梨,爸爸、妈妈吃大的梨,我吃小的梨”。海淀区立新小学六一班的巴涵泽同学说:“《孔融让梨》是中华民族最经典的美德故事,我看过很多改编的版本,这个评剧版本的最好看”。原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说:“《草原小姐妹》两个小武旦基本功不错,表现形式生动活泼,情感丰富,非常难得”。评剧艺术家谷文月说:“抓美德要从小做起,要用艺术的方式来传承,系列舞台剧从选材到编演都很成功。像《孔融让梨》将歌舞和评剧结合到一块,儿童能够接受,青年人也能接受,很好看、很好玩,而且寓意深刻”。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认为,《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是用艺术化、故事化、生活化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好形式。
代表们进行交流讨论
京剧《草原小姐妹》牧民,扮演者:李威
评剧《孔融让梨》幕后化妆
首都文明办与学院领导一起观看演出
主演谢幕
座无虚席的会场
图/ 摄影工作室 文/演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