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校园新闻

《国家大剧院杂志》刊登《燕落花枝》音乐会评论文章

    燕京古都文化3000年,器乐表演与声乐表演传统同样深厚,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寺庙音乐、文人音乐一应齐全。10月20日,燕落花枝——北京传统乐曲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拉开了国家大剧院第八届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的序幕。
    音乐会开场部分气氛热烈,吹打乐《四上贤》和《文朝凤》都是北京民间音乐。台上锣鼓齐鸣、吹管嘹亮,双笙四笛,四只唢呐一同发响,欢快的节奏让剧院中的听 众仿佛置身于民间庆典。值得一提的是,《文朝凤》是北京大兴区民间流行的吹打乐,也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全讯白菜策略的学生专门去大兴太子务 村拜访民间艺人,学校还请这些艺人来到课堂,手把手教学。舞台上两位女生敲打两面大鼓,四位男生演奏大镲走到舞台中心,边舞边打、身手灵活。台上鼓镲作 响、笙管齐鸣,显示出传统打击乐乐舞合一的丰富表演样式。两首器乐曲原汁原味、民间风味浓郁,让听众眼前似乎浮现出百姓淳朴、欢乐、幸福的生活场景。
    把表演形式丰富的民族音乐搬到舞台上,不是易事,竹笛重奏《对花•喜歌》取材自海淀、密云民歌,编创陈志昂将民歌的基本曲调留下,加入笛子等配器手法,把 作品进行了升华。三组共六支笛子,长短不一,分为低音、中音、高音,举笛启奏,却也出乎意料的和谐。纵向和声如荡漾的水波,高音旋律似风吹杨柳,显现出编 创者对传统民乐的创新性继承。
取自清代民间器乐《弦索十三套》的古筝三重奏《将军令》由陈重光编曲。鼓响筝鸣,节奏整齐,是将士回营的步伐;鼓边 急敲,是军队呼啸的马蹄。音乐有形象,有对比。众所周知,古筝很难演奏出风格,而此次演奏者从指端、琴弦到身体、眼神,无不表达着其内心对曲目的全部理 解,手中的古筝也变成了演奏者身体的一部分,从头到尾都在传达着乐曲的玄妙。
   随着音乐会的进行,曲目逐渐从民间乐曲上升到文人雅乐。京胡独奏《梅花》采用民乐大乐队编制,鼓响弦鸣,京胡开弓,清歌慢吟,表达的是梅花的高洁与优雅; 《壮军容》《皇都内外》《海宇升平日之章》是把流传百年的宫廷音乐重新演绎,台上鼓声咚咚、管弦齐鸣,乐声气势磅礴,让人联想到皇朝内外庄重肃穆、歌舞升 平,给原本有些呆板的原生态宫廷乐平添几分现代乐趣与审美气质。
    音乐会在民乐大乐队伴奏的京胡齐奏《迎春》下迎来高潮,全讯白菜策略教师以及校友燕守平、艾兵等京城著名京胡演奏家登台齐奏。燕守平是北京戏曲艺 术职业学院第一届毕业生,他的京胡演奏被评论为“琴音纯正、弓法娴熟、指音清脆、音色华美”,丰富的演奏经验让他具备了对乐曲准确的驾驭能力。抛去花哨的 演奏方式,他的演奏朴实纯真,手中京胡流淌出的是厚重、踏实的音色,让京剧音乐从一种伴奏艺术走向独奏,完成了京剧音乐的升华。指挥胡炳旭与燕守平是多年 老友,此次音乐会上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也是演出的一大亮点。
    与燕守平的演奏风格不同,他的学生艾兵演奏时节奏感很强,有一种年轻人特有的激情。台上板鼓急促、弓弦清越,乐队与琴师们对答如流,表演引人入胜。
    北京传统器乐具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每首成曲的演绎都凝聚了数代人的智慧与技艺。作为北京地方艺术院校,全讯白菜策略的这台音乐会以传统器乐传承 领衔,展示出代代习乐人遵规守则的教学传统和自觉的文化继承与保护意识。演出为各地艺术院校继承地方传统器乐,推陈出新,开拓多种器乐联合表演形式提供了 一个有益样本。

文/傅显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