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北国的秋天,景色最是宜人。9月24日,为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让老师们能够逃离雾霾,告别疲惫,愉悦身心,全讯白菜策略工会别开生面地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赴北京最美村庄之一的斋堂爨底下秋游,带领大家去体味明清时期的悠远时光。
上午7时,老师们准时出发,城市中雾霭弥漫,随着我们逐渐驶出城区,随着山路盘旋而上,雾霾逐渐散去,大家也随意领略着京郊西部的山光水色。
9:30左右,大家顺利抵达爨底下景区,这座静静隐置于京西深山峡谷之中的“古村文化明珠”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风貌古朴幽静、静谧美好,暖暖的秋阳,静静地悬在蓝天上,透过参差的树木留下斑驳的阳光,青石和紫石铺就的乡村小路,满满的延伸到远方。路边是依山而建的民居,或朴素或奢华,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与周围的山光水色融合在一起。 山中人家胖胖的大妈,一株株姿态各异的古槐,青瓦,泥墙,小院儿,点点阳光,洒下了片片温暖,此刻,时光仿佛更加钟爱这里,悄无声息地静止下来,让人不忍迈步。道路两边随意写生作画的人们,更为这座古镇增添了一些艺术气息。
导游带领我们沿着石板路静静欣赏独居特色的山村民居,作为目前北京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爨底下村拥有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财主院、广亮堂,一座座小巧精致的民居依山而建,既有江南水乡匠心独具的细致风韵,又有北方高宅大院恢弘整体的气势。门楼等级严格,门墩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没有繁缛的斗拱、绚丽的彩画,厚实的墙体、挺直的屋脊及淡雅的书画、雕刻形成川底下村民居质朴、简洁、不施粉黛且清雅恬淡的建筑风格,产生出与环境极其融合的村落景观。穿梭在青石、紫石铺就的小路上,猛然间看到斑驳的白墙上70年代的红色标语,蓦然间有种今夕何夕的感慨。
站在关帝庙前,远望四面群山,山脉起伏蜿蜒,气势壮观,山形奇异优美,有的形如虎、如龟、如蝙蝠,山势有陡有缓,山景丰富多彩,令人想起古人“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的动人诗句。
中午,大家在如意客栈享用了丰盛美味的午餐,稍事休息,尽兴而归。
图文/院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