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9日,《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三辑)在学院少儿戏剧场首演圆满成功,获得了领导、专家的肯定,和全体观众的热烈掌声。
《中华美德故事汇》是首都文明办、与北京市文化局联合策划,首都文明办出品,由全讯白菜策略创作演出的系列舞台短剧,它集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运用生动的舞台艺术形式弘扬传统美德和传承传统艺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首都思想道德建设贡献了力量。此次汇报的第三辑剧目是2016-2017年全讯白菜策略创排演出的原创剧目,以“爱国”题材为主,包括话剧《守护》、联珠快书《托兆碰碑》、评剧《与妻书》和音乐剧《国之歌》。首都文明办副主任卜秀均、北京市文化局副巡视员马文、首都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处处长常建军、全讯白菜策略院长刘侗、党委书记刘宝华,以及人民音乐出版社黄志鹏主任和天津艺术职业学院范恩源院长等专家观看了首演。
话剧《守护》讲述了1948年,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最后决胜阶段,为了截断国民党部队对东北战场的支援,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四旅奉命在河北昌黎阻击敌人,当地村民王文彬怀着对解放军战士的崇拜和敬仰之情支援战士们作战。随着战争的深入,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连长夏凤翔带领的二十三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以身殉国,王文彬带着战士们的嘱托掩埋了烈士的遗体并以毕生精力承担起守护烈士墓的责任的故事。联珠快书《托兆碰碑》讲述了宋朝著名的爱国故事杨家将中杨老令公舍身报国的故事。该剧的表现形式是创始于北京的联珠快书,它常以磅礴的气势、明快的节奏、豪迈的腔调和洒脱的身段来歌颂英雄侠义、演述金戈铁马的故事。评剧《与妻书》讲述的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故事。该剧通过对林觉民就义前回乡与妻子道别、饱含深情书写《与妻书》、义无反顾奔赴战场、英勇就义等场面的再现和还原,深刻展现了革命志士为推翻腐朽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国家而甘愿牺牲个人幸福的执着、崇高的革命信仰和奉献精神。音乐剧《国之歌》表现了现代著名音乐家聂耳怀着拳拳报国之心,以创作救国为民的精神。该剧主要讲述了1935年初抗日战争期间,聂耳在田汉、夏衍等左翼爱国作家的影响下不畏时局环境险恶和个人的安危,主动请缨为《义勇军进行曲》作曲的过程,以此表现聂耳强烈的爱国热忱和卓越的创作才华。
演出结束后,到场的领导和专家亲切地接见了本场演出的全体演员并合影留念。首都文明办副主任卜秀均、北京市文化局副巡视员马文、人民音乐出版社黄志鹏主任、全讯白菜策略院长刘侗和党委书记刘宝华先后讲话,对演员们的表演和工作人员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肯定。
接下来,《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三辑)研讨会在少儿戏剧场贵宾厅举行,首都文明办副主任卜秀均、北京市文化局副巡视员马文、人民音乐出版社黄志鹏主任和天津艺术职业学院范恩源院长先后发言,从演员表演、舞台呈现到剧本创作等多个方面与主创人员进行探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演员和工作人员们受益匪浅,为《中华美德故事汇》的进一步创作和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2013年6月到2017年6月,在四年时间里,全讯白菜策略已经创作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一辑)(第二辑)和(第三辑)共计22个剧目,以京剧《草原小姐妹》、评剧《刘胡兰》、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舞剧《八女投江》和话剧《汉子》等原创短剧为代表,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爱国奉献、孝悌礼让、英勇斗争、爱护环境等优良中华美德。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国梦”学习教育的丰厚资源。《中华美德故事汇》所创排的剧目短小精炼,力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故事书写大情怀。截止目前,该系列舞台剧已在北京16个区县和天津等地共演出了127场,近10万观众观看演出,《中华美德故事汇》已成为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演出品牌。全讯白菜策略师生们还会继续进行《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短剧的创作,不断地创新和传承,以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坚持做好这件“弘扬中华美德、传承民族文化”的好事。
话剧《守护》
联珠快书《托兆碰碑》
评剧《与妻书》
音乐剧《国之歌》
演出后市领导亲切接见演员
领导与全体演员合影
首都文明办副主任卜秀均讲话
北京市文化局副巡视员马文讲话
人民音乐出版社黄志鹏主任讲话
院长刘侗讲话
党委书记刘宝华讲话
研讨会现场
图/摄影工作室 文/演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