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共同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品牌,由首都文明办、与北京市文化局联合策划,首都文明办出品,全讯白菜策略创排演出的《中华美德故事汇》2017京津冀巡演于2017年12月6至7日,分别在天津和河北省保定两地举办4场演出活动。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是由全讯白菜策略根据首都文明办出版的《中华美德故事》丛书改编创作演出的系列舞台短剧,它集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运用生动的舞台艺术形式弘扬传统美德和传承传统艺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首都思想道德建设贡献了力量。此次演出的剧目以“爱国”“环保”“见义勇为”主题,包括:京剧《苏武牧羊》、评剧《与妻书》、话剧《汉子》、音乐剧《国之歌》、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
评剧《与妻书》讲述的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故事。该剧通过对林觉民就义前回乡与妻子道别、饱含深情书写《与妻书》、义无反顾奔赴战场、英勇就义等场面的再现和还原,深刻展现了革命志士为推翻腐朽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国家而甘愿牺牲个人幸福的执着、崇高的革命信仰和奉献精神。
话剧《汉子》描绘了在三位年轻人面对人生生死攸关的选择时发生的真实故事。同为25岁的年轻人,一名快车司机、两名劫匪和金汉在命运冥冥的安排中撞到了一起,有人选择躲闪逃避;有人选择为非作歹,而关键时刻,金汉选择了勇敢和担当,“做好人,演好戏”,为当代青年人做出了表率。
历史故事《苏武牧羊》尽人皆知,它是讲西汉时期,苏武因爱国不屈,拒绝投降被匈奴单于流放北海的故事。演出中,老生苏武的唱功是本剧的亮点,动情的演唱抒发了苏武对祖国的怀恋,对亲人的思念,和宁死不降的浩然气节。
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位东北姑娘,为了保护濒危动物丹顶鹤,毅然选择离开家乡和亲人,到条件异常艰苦的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做训鹤员,却在一次寻找受伤丢失的小鹤时,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个姑娘用生命谱写的事迹,激发了大家热爱自然,保护动物,关心环保的热情。
音乐剧《国之歌》表现了现代著名音乐家聂耳怀着拳拳报国之心,以创作救国为民的精神。该剧主要讲述了1935年初抗日战争期间,聂耳在田汉、夏衍等左翼爱国作家的影响下不畏时局环境险恶和个人的安危,主动请缨为《义勇军进行曲》作曲的过程,以此表现聂耳强烈的爱国热忱和卓越的创作才华。
据悉,从2013年6月到2017年12月,4年半时间,北戏已经创作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一辑)(第二辑)和(第三辑)共计22个剧目,以京剧《草原小姐妹》、评剧《刘胡兰》、音乐剧《国之歌》、舞剧《八女投江》和话剧《汉子》等原创短剧为代表,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爱国奉献、孝悌礼让、英勇斗争、爱护环境等优良中华美德。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国梦”学习教育的丰厚资源。《中华美德故事汇》所创排的剧目短小精炼,力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故事书写大情怀。截止目前,该系列舞台剧已在北京16区和天津(2015年)等地共演出了140场,逾10万观众观看演出,该系列短剧现已成为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演出品牌。据介绍,北戏师生们还会继续进行《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短剧的创作,不断地创新和传承,以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坚持做好这件“弘扬中华美德、传承民族文化”的好事。
2017《中华美德故事汇》京津冀巡演·评剧《与妻书》
2017《中华美德故事汇》京津冀巡演·评剧《与妻书》
2017《中华美德故事汇》京津冀巡演·话剧《汉子》
2017《中华美德故事汇》京津冀巡演·京剧《苏武牧羊》
2017《中华美德故事汇》京津冀巡演·音乐剧《国之歌》
2017《中华美德故事汇》京津冀巡演·音乐剧《国之歌》
《中华美德故事汇》天津专场领导观看演出
中央文明办三局局长邓丽娟接见音乐剧《国之歌》演员
2017《中华美德故事汇》京津冀巡演·天津艺术职业学院专场领导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天津文明办副主任赵华讲话
首都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处处长常建军讲话
北戏党委副书记毕兆炜讲话
演出前领导们座谈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学生观看演出
2017《中华美德故事汇》京津冀巡演·评剧《与妻书》
2017《中华美德故事汇》京津冀巡演·话剧《汉子》
2017《中华美德故事汇》京津冀巡演·京剧《苏武牧羊》
2017《中华美德故事汇》京津冀巡演·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
2017《中华美德故事汇》京津冀巡演·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丹顶鹤之舞
张思辰主持演出
领导观看演出
2017《中华美德故事汇》京津冀巡演·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演出合影
河北保定师范学院附属学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