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校园新闻

我国“宪法日”的由来和作用

  图1

我国“宪法日”的由来和作用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现行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用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和基础性工作。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教育宣传活动。

图2

  首先,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落实依宪治国,发挥宪法作用,维护宪法权威。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2018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行政首先要坚持依宪行政。”

  其次,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普及宪法知识,有助于公民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宪法、感受宪法价值,扩大宪法实施群众基础。

  尊重宪法、实施宪法、维护宪法,实质上就是尊重民主、维护民主、实施民主。还有助于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制意识,有利于不断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营造政治文明的良好氛围。

  再次,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落实201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决议》明确指出,要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确立的我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主要内容和精神,有利于发挥法制宣传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

  最后,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有助于在国际社会树立我国尊重宪法的良好形象,扩大我国宪法的国际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

1. 我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2018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2.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扬民主,领导人民制定出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领导人民实施宪法。——2018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3. 宪法作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2018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4.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2018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5. 宪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2018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014年,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7. 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2014年,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8. 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9. 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10.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图文资料来源网络